9月4日,阿里巴巴宣布携手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NTU)、新加坡经济发展局(EDB)正式启动“博士生培养计划”

即日起,该项目已正式接受申请,毕业于新加坡所有本地大学或部分世界一流大学的新加坡公民以及永久居民,均可以申请参加这项计划。

img 267415 1536896116892 1

在三方合作中,阿里巴巴将开放AI的丰富应用场景及数据,把先进的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IoT等技术场景引入新加坡高校。而这些博士生的授课老师将是来自达摩院的科学家。

阿里巴巴实现技术普惠的战略愿景与新加坡的‘智慧国2025’计划不谋而合。我们期待,在新加坡强大的研发能力支持下进一步提升阿里巴巴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实力,共同为全球创造未来的技术解决方案。                

—— 阿里巴巴集团CTO 张建锋

img 267415 1536896151973 2

阿里巴巴集团CTO 张建锋

据悉,该计划第一期博士将于2019年1月入学,而优秀毕业生可直接进入阿里工作。

除了向准入者提供攻读博士学位所需的资金外,入选该计划的人才每人每月还将获得5000新元(约合2.5万元人民币)的额外津贴!!

看到这大伙们也许会很好奇,为什么阿里巴巴马云挑选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作为海外战略合作伙伴???

马云爸爸高瞻远瞩的战略布局当然不简单啊,这其中奥妙就让意腾君为你娓娓揭晓~

1、新加坡教育被称为全球最牛之一

新加坡有两所明星级别的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NTU),这也是新加坡人的骄傲。

根据今年出炉的《泰晤士报高等教育特辑》亚洲大学排行中,NUS脱颖而出,榜中蝉联榜首,这已经是NUS第三年被该排行榜评为亚洲第一了!

img 267415 1536896207507 3

NTU在榜单中排行第五!

NUS一直是新加坡教育界的扛把子,不过NTU一直是紧追不放,连续第4年荣登世界最佳年轻大学排行榜榜首,大有“篡位”的苗头,俩学校没事儿为排名的事儿争吵不休~

阿里巴巴方面表示,联合研究院将结合南洋理工大学以人为本的人工智能技术,以及阿里巴巴的自然语言处理(NLP)、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等技术,进一步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前沿,逐步提供覆盖城市交通、家庭、零售、社区、医院和疗养院等场景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提高城市运行和管理效率。

双方还将致力于构建一个开放共享平台,创建以人工智能为重点的研发生态体系,吸纳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顶尖学者、高校和研究机构加入。

img 267415 1536896238757 4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副校长(主管研究)蓝钦扬教授表示:“我们很高兴能与阿里巴巴合作,这是一家在过去十年通过颠覆性技术和创新在电商、电子支付、云计算和人工智能驱动的技术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的公司。”

2、为什么选择新加坡NTU?

新加坡,正成为阿里巴巴全球化战略版图中的重镇。阿里云海外业务总部就设在新加坡,阿里控股的东南亚电商平台Lazada,总部同样设在新加坡!

新加坡既是阿里巴巴的重要市场,更是阿里巴巴整个东南亚区域业务的中心。以新加坡为基地,阿里巴巴为东南亚各行业的客户提供电子商务、云计算和在线支付等解决方案。

img 267415 1536896273550 5

>>NTU在AI领域论文被引用数排名全球第二

新加坡拥有领先世界的科研机构和雄厚的科研人才队伍。2017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在全球排名第四。

同年,由日经和Elsevier联合汇编的报告显示,2012年至2016年,南洋理工大学在人工智能领域研究论文被引用排行榜中仅次于微软,位居全球第二,而论文被引用次数通常被视为衡量学术研究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

对于这次合作,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校长苏布拉·苏雷什教授表示,该校在人工智能、数据科学、机器人等促成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关键领域,积累了深厚的专业知识。

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的解决方案在进入市场前,也可以在该校“智慧校园”试点项目进行充分地开发和测试。

>>吸纳全球顶尖AI人才

人工智能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联合研究院的成立,也为阿里巴巴吸纳人工智能顶尖人才提供了新的渠道。

img 267415 1536896302963 6

新加坡华人AI人才占比最高

领英大数据显示,全球共有近14万华人(此处特指华裔、华侨以及在海外工作的华人)AI技术人才,而在全球AI领域领先国家中,华人AI技术人才占比最高的正是新加坡(29.4%)。

目前,联合研究院有来自阿里巴巴和南洋理工大学双方共50位研究人员,预计会在未来几年逐步扩大人员规模。

阿里巴巴再三强调,虽然联合研究院位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校园内,但是对全世界的研究人员和学者开放。双方将致力于构建一个开放共享平台,创建以人工智能为重点的研发生态体系,吸纳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顶尖学者、高校和研究机构加入,为全球的研究学者和行业从业者交流协作搭建桥梁。

发表回复